跳转到主要内容
学生故事 | 刘益帆:这一路,步步生花!
 

目前,SKEMA商学院开设了70+项目,涵盖本硕博等项目。丰富的专业选择,国际化的校区,前沿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许多SKEMA在读生在学习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在各个领域闪闪发光。
 

 

本期,我们邀请今年毕业于SKEMA × 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联合审计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刘益帆,与我们分享他的本科生涯故事。


 

本期人物 INTERVIEW

刘益帆

 

国际联合审计学院金融工程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大三赴法国SKEMA商学院索菲亚校区交换

即将进入欧洲高等商学院ESCP攻读市场营销硕士

拥有4段实习经历和若干校内志愿经历

01

国联审求学

 

非常感谢你接受SKEMA新闻中心的采访。当年为什么会选择国际联合审计学院?在毕业之际,回看4年大学生活,是否达到了你预期的目标?

报志愿时比较看好中外合办教学的前景和出国深造的机会,再加上审计方向的就业优势,我选择了国际联合审计学院。

 

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整体来说我觉得非常充实和有收获。这段经历让我锻炼了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思维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在毕业之际,我顺利获得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达成了入学时设定的目标,也为自己的大学阶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你觉得在金融工程专业就读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课程或是老师?

虽然金融工程本身更多是与数据打交道,但是学院安排的课程涉及到商科方方面面,包括管理、市场等。这可以帮助我们日后更有力地跨领域深造、工作,适应未来变革与潜在冲击。

 

比如说,杨柳老师的《时间序列》让我记忆犹新。在上这门课之前就听说很难,但是进入课程之后也体会到许多乐趣。

 

几个公式为底层逻辑,一些代码加上数年的数据,简单的图标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的股票走势等等,似乎为神秘的“通天眼”的能力给足了科学支撑。杨柳老师清晰的授课逻辑、扎实的教学功底都为原本枯燥的数字代码增添了色彩

 

 

 

在国联审就读期间,是否有某门课程或讲座激发了你对市场宣传的兴趣?

窦文宇教授的讲座中,一些聚焦市场行业新兴的视角和观点很有启发性(比如近期星巴克在中国的生存,短剧出海等),让我主动思考不同背景的人对于某些特定商品的支付需求与心理动机的关系。

 

国际化的宏观视角助我思考潜在未来商机,而分析具体到微观对象的行为动机,也变相满足了我对生物科学领域的探索欲望。市场需要常与“人”打交道,需要不断灵活变通,让创新落到实处,这能让我在很大程度上运用商科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

 

02

实习工作

 

你的实习经历非常丰富,并且集中于市场领域。为什么会更多地选择市场部实习,而不是进入金融工程领域?

一开始也考虑过金融方向的岗位。但是之后接触了市场领域,觉得更适合自己。这类工作允许人发散思维做创作,也是商科领域最具“色彩”的部分。

 

比如,在生物医药公司Rain Biotech实习的时候,带我的领导很照顾地问我想要在这里生成一个怎样的最终结果。当时要做一些市场调查分析类的工作,我说明了自己的创造需求和艺术方面的能力,为公司制作了一份商业计划册。这份册子类似于画册简报,选取了生命起源的背景作为PPT的主题,作为展示给外部的“门面”美学,简明扼要,宣传侧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不过,接触了更多商科领域之后,我发现金融知识是一切财富流通的重要底层逻辑。无论处于哪个行业,继续精进金融知识都让人更好地脚踏实地走下去。

 

 

 

你是如何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的呢?

在职业规划方面,我希望先在市场领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我也计划在不同细分行业,比如服装、奢侈品、玩具等领域,拓宽视野,深入了解不同用户的消费心理和行业动态,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长期来看,我希望在积累了丰富经验后,能够尝试创业,将自己的所学运用于实际,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03

法国留学

 

在SKEMA索菲亚校区交换期间有观察到中法教育甚至是文化上的差异吗?

中方学生做事踏实思维有逻辑,法方学生行动力强思维更发散。在我们ERP小组中,法方学生甚至当堂完成当周作业。而在有始有终这一点上,中国学生会更加靠谱,能够保证完成一项任务。

 

不同于我们对于老外“快乐教育从小自信”的刻板印象,其实很多法国学生也会说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当众讲话,要表现的时候会很紧张等等。其实大家都会羡慕和信赖出口成章、思维清晰的人,尽管文化环境有别,大家对于“光辉”的理解和追求还是趋同的

 

 

 

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课程和同学?

CRM的教授是一位SALESFORCE前公司高管,一上台就给我们“不论原因只要缺勤迟到的直接扣分”的下马威。实际上,他是一位非常耐心和有趣的老先生,浓厚的法国口音和一音节一停顿的发音方式总让冗长的三小时课程显得有起有伏。通过教授视觉化的带练授课,我们上手实操客户资源管理,亲身了体验公司高管的日常

 

 

在法国实际上课的时间不多,但在那三个月里我也结识了合拍的朋友。一次独自散步看到一群法国学生在打排球,起初担心语言和文化问题再三犹豫,最后还是跟随心声加入了。我们说起英语,很快聊得火热,以至于球场被“篮球少年”们占去都无动于衷。

 

其中一个小伙子也是SKEMA的学生,小我一届。因为上下学路程重叠,时常碰到他,我们就聊了很多。他对于中国文化很有兴趣,思维发散,为人真诚。他敬重的母亲在联合国慈善组织有工作,家中有被他百般呵护的妹妹。他在说到自己练了很多年网球时,主动提出带我们进场打,甚至说可以把自己的球拍送给我们。尽管最后因为时间紧也没约上,但是他因为短短两个月的“萍水相逢”给予诸多,让我非常感动

 

 

 

对法国的印象怎样?是因为交换经历的原因让你继续选择前往法国读研吗?

法国人的习惯、性格和文化感知还是蛮多样的。整体上乐于助人的人非常多,南法的居民普遍非常"chill"(毕竟出个门等公交经常是半小时为单位的吧),巴黎这样的大都市,人们较为行色匆匆。

 

不过午后咖啡馆的悠然闲适、傍晚露天餐厅的谈天说地、夜晚酒吧的人声鼎沸都是这个国家人们热爱生活、注重当下的体现。纵使忙碌也不要忘记回归生活的本真,这是我交换期间的一个深刻体会

 

交换经历是我决定前往法国深造的一个原因。我喜欢欧洲的风景和开放包容的思想环境。当然,法国高商是世界顶尖的,教学质量高,管理体系严格,十分契合我的学术与职业追求

 

 

04

竞赛心得

 

大一大二时,你就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尤其是英语类的,包揽外研社、大英赛各类,是如何做到的?

从小我的语言基础就很扎实,所以备赛时就直接看真题适应题型了。这里建议大家在高考复习热度还没褪去的时候抓紧参加英语比赛,这个时候的理论记忆还是很扎实的,不需要回顾很多基础的语法和单词,准备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多项英语(阅读、综合、演讲等)比赛同时准备固然艰辛,但同一语言中的思维转换不需要刻意为之,反而能让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辩论赛比赛的时候实际上是非常紧张的,对手实力强劲,而且赛制相当于即兴对战,只有4分钟准备时间,不能查阅电子资料。因此,这段经历痛苦与亢奋并存,每次打完都浑身通畅,像是经历了一场四十分钟的爆发跑。

 

 

你还曾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获奖,能和我们简单分享下当时的经历吗?

当时我们团队联系了南艺的同学自创的潮玩品牌,合作进行品牌策划与设计。团队成员的经验丰富多样,因此我们的思路和方案也是相对完善切实的。每周都会开展阶段性会议,推进任务并确定下一步方向。

 

另外,我们还会认真研究其他品牌的策划思路,比如概念创意、线上线下活动策划、同一用户画像的竞品分析等等。

 

虽然比赛日程十分紧凑,但由于成员都对潮玩领域热情满满,也就不觉枯燥。

 

有了这次经历,我对创业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兴趣。

 

 

05

双重思维

 

你提到喜欢通过绘画和摄影记录生活,也喜欢研究生物领域。是如何同时发展出这两个方向的兴趣的呢?

我从小喜欢感受身边事物,尤其是自然界的动植物。风里的竹叶梭梭,惊扰游鱼;云下的树影光斑,鸟雀飞散;雨中的荷叶弹珠,蛛网挂露......总能在我脑中描绘出一幅幅立体的画面,发展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再之后,阅读了一些科学与文艺结合的作品,更是点亮了想象世界的盏盏明灯——法布尔以人性观昆虫,以微观世界化出思想美文《昆虫记》;儒勒·凡尔纳结合丰富的想象与航海知识结合写出科幻巨作《海底两万里》;沈石溪《狼王梦》结合自然主义,以“狼道”诠释母性悲歌;少年派在面对自然渺小无力中逐渐学会与自然共存......这些作品让我在沉浸自然界声光色味的同时对自然规律,对人性物灵也有了朦胧的体会

 

 

在我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加工所感、形成作品的同时,甚至也能启发自己继续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长大一些后又接触到更学术的自然知识,发现往往是难以意识到,却能和人类秩序总相契合的规律。鲸豚声纳、流线型的仿生启示,蜂蚁社群对社会结构的管理示例......人们对生物世界的观察、记录、研究、化用都在打通各个领域之间的屏障,让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有序地进步。

 

在机器,AI等高科技不断取代劳动力的当今,企业也更加需要“多边形战士”“复合型人才”,以实现一人抵多人的工作效率,而自然界的启示,终究是个体群体可持续发展的真理。在追求严谨的同时放开意识与思绪将所感艺术加工,反而能更切实地找到自己的价值,能获得脚踏实地生活的有力之感。这也是我坚持记录自然,热爱自然的原因。

 

 

金融工程专业大量接触数据模型,而你同时又喜爱艺术表达,你觉得这两种思维模式可以共存吗,是否会冲突?

我认为它们不矛盾、不制衡,是相辅相成的尽管我给人的印象是比较“文艺的”,但是对生物的研究也很早构建起理性思维与逻辑框架,能帮助我在处理数据时对“不和谐”更加敏感,对规律的感知更细腻,操作细致严谨等等。

 

不过单纯的数据处理于我而言总是“枯燥的”,艺术爱好在这时不光起到跨度巨大的思维“调剂”作用,更能在专业中开发项目时灵感迸发而不空洞,发散思维发掘角度而不夸张

 

深入数据接触新的领域也能让我接触更多类型的人,拥有新的思维方式,产生更多艺术创作的灵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脚踏实地的行动力并行不悖,即使一个人处理问题也能体系化、有效率地推进。

 

 

06

大学生涯关键词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大学四年的成长轨迹,你会选择哪三个词?

充实、探索、特立独行。

 

充实,事务的丰富、繁琐、有趣,人的可爱、善良、挑战、竞争,都让我对社会的现世与多面略有窥见,也能在听闻别人的故事时候思考人性与心理。

 

探索,从懵懂到略懂,向着“很懂”进发,充分地探索某个领域和自身,是身体被限制时候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特立独行,这并非放任自我,而是发掘自己的稀缺性,处在怎样的位置以何种价值发光发热,能够对得起自己的付出与努力。也要拥有独立思考、生存的能力,有过一段独处经历,就会很明显地发现自己“又长大了”。

 

 

07

学长寄语

 

对于在校的学弟学妹,有什么个人发展的建议?

想做的事情,只要合乎道义法律,就放手去做吧。不要怕错,怕失败,惊喜都在路上,风景都在旅途。

 

通往前方的路很多,可以走别人走过的,也可以探索未曾走过的。目标不清晰也无妨,只要脚踏实地地走,总会到达某处

 

 
 

 

再次感谢刘益帆同学的分享

四年中,他怀揣热爱

从金融工程迈向市场营销

在数字与艺术间自由穿行

用心走好每一步,步步生花

 

愿每一位SKEMA学生
都在探索中成长
在坚持中绽放
让每个脚印都成为

通向理想的印记

 

 


撰稿丨SKEMA商学院新闻中心

图片版权丨©Lora Barra / SKEMA Business School

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