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SKEMA国际联合审计学院
作为一所
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始终坚持以卓越教育启迪智慧
以优秀师资引领成长
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
新时代优秀人才
学院为教师搭建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
鼓励教师将前沿实践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为学生打造富有价值的国际化学习体验
在这里
像乔小虎博士这样的“双栖型”学者
正以其深厚的行业积淀与创新教学理念
构筑起理论与实践贯通的育人桥梁
本期人物 INTERVIEW
乔小虎博士

工商管理博士
拥有三十余年跨国公司高管经验,曾任三家美国独角兽企业供应链总监,主导全球采购战略设计与实施
2023年,他怀揣“将产业智慧反哺教育”的初心加入SKEMA商学院,担任SKEMA×NAU国际联合审计学院《采购学(Principles of Purchasing)》和《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课程的主讲教师。作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厚度的“双栖型”学者,乔小虎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战略思维。
跨界育人:从企业高管到教育匠人
教育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思维火种的点燃。
多年的实战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未来需要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人才。”
在课程设计上,乔小虎将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将《采购学》(Principles of Purchasing)打造成一门“从企业实战中生长出的学问”—课程内容涵盖战略采购、供应商管理、可持续采购等核心模块,更融入了全球供应链风险、数字化采购等前沿议题。
“采购不仅是商业交易,更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延伸。”乔小虎强调,“比如在‘可持续采购’模块教学中,我们会探讨如何绿色供应链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这正是当前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课题。”
课堂创新:让知识在实践中焕发生命力
▊案例教学:从生活场景到商业实践
如何将三十年的行业积淀转化为教学资源?乔小虎的答案是“场景化教学”。他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周边小餐馆为案例,设计“采购全流程模拟”实训项目。
学生需运用“二维矩阵”对食材、设备等采购项进行分类评估,并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完整的供应商谈判流程。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采购理论变得生动可感。
在教学实践中,乔小虎创新性地提出“认知-建构-实践”三维教学法。他首先通过“便利贴头脑风暴”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用白板纸自主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点,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视的逻辑链条;

继而组织小组辩论、采购谈判模拟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角色冲突中完善理论框架、深化理论认知,直观感受战略寻源的复杂性;最后引入瑞幸咖啡、阿里巴巴等企业真实案例,要求学生结合数据分析与定性研究,完成并撰写供应链优化方案设计,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思维破壁与技术赋能:培养未来采购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数字化浪潮,乔小虎提出“理性拥抱技术”的教学观。他鼓励学生用谷歌NOTEBOOKLM进行跨国课程内容比较分析,用DEEP Research工具挖掘行业数据,但严格规定“AI不得替代思考”的原则。
“曾有学生提交用ChatGPT生成的采购方案,我当场要求他手写重做并说明每个决策点的思考过程。” 乔小虎严肃地说,“工具可以提升效率,但战略洞察力只能源于人脑。”
在教学互动中,乔小虎特别注重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国学生和国际生的谈判策略差异常常能引发全班对文化因素的思考。当中国学生偏好成本导向、国际学生强调合规风险时,这种思维碰撞恰恰是最佳的教学契机。”
他会即时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差异背后的商业逻辑,培养多元视角下的决策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讨论既充满张力,又富有建设性。

▊经验赋能: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乔小虎始终强调实践经验的教学价值。在三家美国独角兽企业管理供应链的经历,让课堂上抽象的理论讲解变得具体。
他举例道,“就像在课堂上分析校门口小餐馆的采购案例时,我能结合自己管理过的真实供应链,帮助学生理解采购战略的底层逻辑。”

乔小虎善于将企业实战案例转化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最近一次课堂讨论中,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半导体芯片采购与咖啡豆采购在供应商管理上竟有诸多相通之处,这种认知突破正是乔小虎教学特色的生动体现。
跨文化课堂:差异即资源
国际生踊跃提问,中国学生善于总结—这不是差距,而是互补。”
《采购学》是一个文化背景多元的课堂,面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国籍和文化背景的学生,乔小虎设计了独特的互动方式。
“我让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随机组队,分别扮演采购方和供应方进行谈判模拟。”他分享道,“这种‘跨国混搭’的形式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化差异对采购策略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设计取得了显著效果。乔小虎举例说明:“在分析校门口小餐馆的采购案例时,国际学生更关注供应链透明度,而中国学生则更看重成本效益,这种碰撞恰恰揭示了跨文化采购的本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学会了在差异中寻找平衡点。”
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跨文化沟通能力,更培养出在差异中寻求共赢的商业智慧。
师长寄语:做“有战略嗅觉”的采购人
谈及对学生的期望,乔小虎的寄语朴实而深刻:“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跟上教学节奏,这些看似基础的行动,恰恰是能力积累的关键。”
他坦言,许多学生渴望“捷径”,但采购学的复杂性要求从业者必须扎实掌握流程设计、成本分析等基本功,“就像搭建房屋,地基不牢,再炫目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
乔小虎更是特别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技术可以辅助分析,但无法替代判断。就像分析校门口小餐馆的采购时,AI可能忽略小本生意中‘人情信任’对供应商选择的影响——这种商业洞察只能源于实践积累和独立思考。”
乔小虎总结道:“这门课的终极目标,不是教会同学们如何使用工具,而是培养一种‘穿透数据,看见人性’的战略眼光。”

从跨国公司到三尺讲台
乔小虎博士始终践行
“实践赋能教育,教育反哺行业”的理念
搭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
他的课堂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智慧
从生活化采购案例到跨国企业实战模拟
帮助学生培养专业能力与全局视野
国际联合审计学院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通过跨文化教学、校企协同与全球资源整合
打造多元成长路径
SKEMA商学院依托全球9大校区
引入前沿教学资源与行业案例
为人才培养注入动能
乔博士的教学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助力学院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撰稿丨SKEMA商学院新闻中心
图片版权丨©Lora Barra / SKEMA Business School
转载说明